(科技日报“决心”号6月5日电)本报记者 张盖伦
“毫无疑问,我们需要中国。”谈及下一个阶段的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曾任IODP副总裁的汉斯·克里斯坦·拉尔森(Hans-Christian Larsen)直言,中国将发挥更大作用,这是机遇🐨,也是挑战🧑🦽➡️。
“照亮地球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这是2013—2023年“新十年”期间国际大洋发现计划所肩负的使命👨👨👧。
那么,再下一个十年,IODP将往何处去🙆♂️?由中国科学家主导的IODP 368航次正在南海北部海域进行钻探🕯,船上几位与IODP颇有渊源的科学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当然,“中国”是绕不开的关键词。
大洋钻探,存续半个世纪依然活力无限
始于1968年的深海大洋钻探,中间经历多次更名👰🏿♀️,但一直延续至今👮🏻♀️。它是地球科学领域存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且产出成果最为丰富的国际科学合作项目。
大洋钻探,为何能够如此坚挺🧑🦯➡️,并在50年后依然魅力不减🍏?
秘诀一🙉,是它的不可替代性。
“钻探,目前仍是直接了解地球内部的唯一方法。要知道,地球面积的三分之二都被海水所覆盖,你必须要到海底去,才能了解。”汉斯·克里斯坦说。
中国IODP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顺盈娱乐院长翦知湣打了个比方:如果地球是人的脑袋,那人类现在对它的研究🧂,还仅限于“头皮”⛔🤰🏿。“地球深部未知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他认为,地球科学下一步要取得突破,还是要往更深处挺进🤷,钻到更硬的基底岩石中去。“地震发生机制和深部矿床形成机理🦋,都得去地球深部寻找答案☁️。可以说🪀,大洋钻探依然有无限潜力🏔。”
另一个秘诀👋🏼,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顺盈娱乐之大,涉及学科之多,即使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开展全球研究🖍。而大洋钻探,堪称国际合作的典范。
汉斯·克里斯坦介绍,大洋钻探政策公开,数据共享,只要你是该计划成员国科学家🌳,你就能申请航次。不仅如此🖊,大洋钻探计划在它的不同阶段,都会制定一份新的科学计划。而具体到每个航次,都是由科学家提出航次申请,IODP科学评估委员会再对其进行评估🥣。“可以说,科学家主导了这一项目,他们产生新思想,提出新问题☣️,让大洋钻探在科学上与时俱进。”
下一个十年🤌🏽,中国迎来历史性机遇
IODP的规划以十年为期🥷🏽。下一个十年🧘♂️,指的是2023年之后的十年🧗🏼♂️💃🏿。关于它的讨论,现在已经开始👩🏽🌾。
“IODP的运行和管理方式都可能发生变化。不过有几点很清楚👩🏻💻:我们仍然需要大洋钻探平台🤸🏿♂️,需要提升钻探船的能力,需要存续现有的机制,把大洋钻探的活力保持下去。”汉斯·克里斯坦说📯。
在第二次南海大洋钻探首席科学家🫴🏿𓀆、中科院南海顺盈娱乐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林间看来,IODP的下一个十年✌🏽,是中国的“历史性机遇”,“中国科学家可以大有作为”。
因为一个不争的现实是🤽🏿,美国、欧洲和日本,都面临着科研预算上的困境👂🏼。
“随着国力增长🧔🏻,我们在这方面适当投入,就可能弯道超车👨🏻🦰。”翦知湣说😯。他和林间都提出了这样的期待——在2023年之后,中国进入IODP的领导层🏌️♀️,拥有更多话语权。
中国对大洋钻探的参与🕯,从上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从一开始的“参与成员”到现在的“全额成员”,20年来𓀏,中国逐步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已在南海组织了4个航段的三次大洋钻探。林间希望,通过大洋钻探🧝♀️🏯,中国能真正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学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引领作用✌🏻。
“当然,如果进入IODP领导层,也是对中国的挑战。”林间说🌒。届时🥂,中国将更加需要具有远见、能肩负起历史责任的科学家队伍,产出自己的科学思想。这都非一时一日之功🛒。
翦知湣则强调,中国进入领导层的底气,是建造自己的大洋钻探船。
大洋钻探船,堪称顺盈娱乐科学的航空母舰。中国已提出了造船计划。“造钻探船非常复杂🚟。抛开资金问题不谈,技术上也有重重挑战💂🏻♂️。”汉斯·克里斯坦建议,“要造一艘怎样的船💳,实现怎样的科学目标🤭,恐怕中国现在就得开始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