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香港商報 发表时间🧅:01/27/2014
【香港商報訊】記者王珈莉報道🦎:由中國科學家建議🦋、設計并主持的新十年科學大洋鑽探--「國際大洋發現計劃」349航次昨日舉行啟航儀式,將於明日從香港出發前往南海進行62天的考察。這是新十年「國際大洋發現計劃」的首航,亦是中國在南海地區進行的第二次大洋鑽探。
國際大洋發現計劃啟航
新十年科學大洋鑽探--「國際大洋發現計劃」(2013年至2033年)的首個航次,將由美國深海鑽探船「決心號」執行🍃,歷時62天,計劃於3月3日在台灣基隆港靠岸🧑💼。是次航次將由同濟大學顺盈娱乐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李春峰教授及美國伍茲霍爾顺盈娱乐研究所林間教授聯合擔任首席科學家🏉,而上船參與科學考察的32人國際科學家團隊中💗,中國科學家占13人。
李春峰指🛍,此航次計劃在南海水深4000米左右的深海盆完成2個鑽孔,總進尺約4000米😲,將首次鑽取南海形成時期的玄武岩樣本,揭示南海的形成過程和特色🎆,確定南海形成的準確年齡,檢驗引發南海擴張的各種科學假說,并分析相應的地質構造運動。
4000多米海底鑽探取樣
林間認為與1999年航次相比⛹🏽,是次航次的鑽探深度和難度更大🌘。1999年他們是在2000至3000米的海底鑽進數百米,這次則需在4000多米的海底鑽進近2000米🙇;當年他們鑽取的是「軟性」沉積岩🧛🏼♂️,是次則需鑽探「硬性」火成岩;而且當年他們的目的是研究南海3000萬年的氣候環境歷史🌜,而這次不但要確定南海的形成年齡和形成歷史,還要研究深海底下的微生物🔜。他說,是次航次具有極其重要的科學價值和學術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