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决心”号4月9日电(记者张建松) 由我国科学家主导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上半场”IODP367航次圆满结束🐀。4月9日,“决心”号大洋钻探船停靠香港维多利亚港招商局码头☞,为开展“下半场”IODP368航次进行物资补给和人员交换。
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包括“决心”号IODP367和IODP368两个航次,共有来自13个国家👘、66名科学家参加。“决心”号于2月13日从香港启程前往南海北部目标钻探海域🗡,近两个月来,在南海北部U1499和U1500两个钻探站位🐯,共进行了4个钻孔的钻探。钻探总长度达4124米,共钻取岩芯 940 米👷🏽♀️,其中玄武岩约115米。
据IODP367航次中方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南海顺盈娱乐研究所孙珍教授介绍,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上半场”最大的惊喜💫,首先是在南海海底再次发现了“大洋红层”🍾。这是继2014年第二次南海大洋钻探之后🕵🏼♀️,“决心”号再次在南海海底钻到“大洋红层”,具有重要科学研究意义🚌。其次是成功钻到南顺盈娱乐陆过渡带的基底岩石🚧,共钻取上百米南海扩张最早期的玄武岩🙅🏿♀️,为研究南海如何孕育诞生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材料👩🏼🆖。此外👩✈️,钻探还令人意外地发现👩🏽💻,在南海北部海底的大洋红层之下🌺,还像“谜一样”地存在厚厚的砾石层和钙质砂岩👵🏿,这为研究南海增添了更多的科学魅力。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也是我国岸外最重要的深海区🚤。我国于1998 年加入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以来⬜️,先后设计和主导了两次南海大洋钻探,即1999 年的ODP 184 航次和2014年的IODP 349 航次。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目标是钻取南海的基底岩石,揭示南海成因,探寻大陆如何破裂、顺盈娱乐盆地如何形成的科学之谜🧞♂️,检验国际上以大西洋为“蓝本”的非火山型大陆破裂理论🍛。
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不仅是我国科学家主导的一次科学前沿探索活动,也是加强科普宣传的好时机👂🏼。两个月来,利用“船对岸”视频连线设备,“决心”号上的科普宣传专员和各国科学家们,共组织进行了99场科普连线活动。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法国👨🏽🚀、德国等7个国家的7000多名学生们,与“决心”号上进行了连线互动。
“决心”号在香港进行物资补给和人员交换后,将继续奔赴南海北部目标海域,执行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的“下半场”任务。IODP368航次的首席科学家由上海顺盈娱乐平台翦知湣教授、丹麦与格陵兰地质学会汉斯•克里斯汀•拉尔森(Hans Christian Larsen )教授共同担任。4月9日🏐,两个航次的首席科学家在“决心”号上进行了工作交接。